这半个月不想搞科研,就想玩点东西,所以写了个里程计测试软件、NAS客户端自动安装程序,顺便搭建一个自己的网站,在gitee上发布东西体验越来越差了。
1 用服务器主要干“三件事”
近期有计划用云服务器完成两个项目,就在阿里云买了最便宜的云主机。既然有服务器了,就多完成几个有趣的项目,服务器的资源不用就是浪费。就是一边做这些事情,一边不能放松科研,导致已经一周多没有看B站、斗鱼了。
(1) 搭建TCPIP服务,用来做数据转发
利用服务器完成数据转发,将基站的GNSS差分数据,发送到移动站上,解决因建筑遮挡造成的数传电台信号覆盖范围受限的问题。整个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。
|------| 串口 |-------| TCP/IP |--------| TCP/IP|-------| 串口 |-------|
| 基站 | ===> | 计算机 | ===> | 服务器 | ==> | 工控机 | ===> | 移动站 |
|------| |-------| |--------| |-------| |-------|
(2) 搭建TCPIP服务,用于实验室NAS客户端快速安装工具的信息上传
之前配置实验室NAS的客户端比较麻烦,需要安装软件、启动服务、替换配置文件、上传ID信息、联系管理员授权、建立本地网络映射等繁琐过程。我就想写一个GUI程序,可以完成以上全部功能,最好能一键完成,并且将安装信息直接发送管理员授权,不需要单独联系管理员;如果某些指令需要升级,也可以实现在线更新,不需要在修改复杂的安装说明文档。
但是这一切功能都需要一个服务器来支持,依然使用TCPIP,实现数据传输就够了。
(3) 搭建一个网站,既可以做为个人博客,也是一个交流论坛
最后一个就是搭建自己的网站了,这也是工作量最大,三者中优先级最高的。
网站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毕,访问的人肯定也不多,所以目前的配置肯定是能应付,大概率就我自己登录,记录一下自己的工作学习的感想。
我已经在Gitee上用GitePage服务弄了一个,但是每次发布文章都要在本地生成后再上传,这个项目文件夹已经近800MB,单数据库文件就有350MB,每次生成都巨慢,而且会报内存不足,现在本地还能正常生成网页,但是不能启动本地服务预览了。再加上GiteePage需要审核内容,经常出现违规不能发布,但是又不提示问题在哪儿,只能删内容或者文章。所以就借着这个机会自己搞一个网站,自己管理吧。
2 选择Flarum
最开始想做一个自己的博客,但是最好还能让其他人参与进来,形成一个交流平台,这也是我发布自己看法和学习的初衷。
之前用过Wordpress,确实可以管理一个较大的博客,使用体验也不错。但是玩过了,就像尝试点新的东西,因此就开始了一段探索。
想和其他人交流,就需要建立一个论坛式的网站,最好是问答形式,像以前的知乎一样。搜索后找到了DiscuzX,SimpleForum等等。我就一一尝试,顺便学习一下如何配置环境并在debian上部署。试了一圈以后发现,各有特点但是都不满意。比如DisxuzX那个时代的UI,SimpleForum太过简单。最重要的是对Markdown和Latex的支持不行,这就将我直接劝退了。
在搜索过程中,偶然发现了Flarum,其实之前就接触过Flarum,都市天际线的CSUR模组论坛就是用Flarum,之前用的时候就很喜欢那种风格,但当时也没有注意是如何实现的。
把三者放在一起对比一下,个人更喜欢Flarum。

但是对我来时,部署Flarum也是难度最大的。
3 网站的效果
经过一天的时间,总算是吧Flarum部署好了。之前尝试的Discuz和simple forum都被我删除了。然后又花了半天时间把我之前写的一些东西搬运到这里,顺便体验一下基本的功能。目前看来,在这个网站发布学术性或者技术交流性的东西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下边是网站的主页,我更喜欢夜间模式,也是一直使用深色版本。


4 完善站点功能
插件
为了让网站好用、可玩,目前安装了50多个插件了,其中有几个本土化不好,或者又bug就没有启用。

丰富的插件和简单的安装方式也是Flarum的特点,毕竟有的论坛系统的插件可以要收费的。
页脚
我在页脚加入了网站运行时间显示:
学会写这段页脚代码的时候,我已经忘了部署时间了,最后检查了一下安装Flarum的安装时间,就以此作为网站的起点吧。
